5萬塊錢能買什么?這種車現在買得最火!
用車 發布于:2020-02-17 21:57:22
最近粉絲群有這么一類問題,那就是:“疫情期間復工,又不想坐公共交通,需要趕緊購車應對,有什么車推薦嗎?”
坦白說這樣的困惑并不讓人意外,畢竟最近的疫情對出行的影響實在是太大的,目前各地停運出租、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使得出行變得艱難,各地還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出行;另外在疫情情況還不明朗的情況下,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的風險,確實是很多人每天上下班路上都要顧慮的。
面對這兩大難題,不少人把解決辦法瞄準到購車上面,對于這種“看似理性又略帶沖動”的消費行為,小編認為單純為了疫情而盲目購車并非最為保險的招數,畢竟咱們的疫情已經進入到攻堅階段,希望能夠盡快結束戰斗,這段時間還是以盡量減少出門減少接觸為主。
即使是面臨復工情況,現階段的公共交通都加大了對列車車廂的清洗和消毒頻次,同時也對列車扶手、座椅等設施進行定時消毒,大家也沒必要過度恐慌而盲目購車。
但如果你真的是有超級強烈的用車需求,無奈在限牌城市沒有指標又荷包干癟,小編恰好想到一種車型能夠滿足到這部分消費者,那就是——微型電動車!
小編此前在整理2019年新能源車銷量盤點TOP10的時候,發現微型電動車占了三席:分別是寶駿新能源(包括E100和E200)、奇瑞eQ以及歐拉R1,以往被認為是“占號神器”的它們,如今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單。
寶駿E200
寶駿E系列定位于微型車,分為E100、E200、E300多款車型,其中寶駿E100補貼后售價4.98-5.98萬元,續航250公里;寶駿E200,補貼后售價5.48-6.48萬元,續航250公里。
奇瑞eQ1小螞蟻
老牌微型車奇瑞eQ1小螞蟻,補貼后售價5.98-7.58萬元,綜合續航達到301公里;還有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歐拉R1,入門版續航為310公里,而中配和高配版則擁有351公里的續航里程,補貼后售價為5.98-7.78萬元。
歐拉R1
究竟這些車型有什么魅力呢?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下。
話說大家對微型電動車的第一印象,估計就是兩個字,便宜。這點主要體現在車價上,三五萬塊錢就有交易,在汽車市場中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但這絕對不是微型電動車的惟一優點:
免指標費用
“買一臺車,比買一塊車牌還便宜,你信嗎?”
放在幾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句話很荒誕,但是隨著政策對城市交通、道路減排的管控縮緊,想要一塊可以享受道路使用權的車牌,代價越來越沉重。
就以2018年全年12個月的均價計算,競拍一塊燃油車牌照,在廣州需花費37390.8元,深圳需要61695元,上海需要87907.2元,北京就更不用說了,有錢都買不到。
因此微型電動車的超高性價比越發可貴,甚至還為我們提供另一種購車戰略:先買一輛低于車牌價格的電動車滿足目前的用車剛需,然后安心等搖號,幸運的話,同樣費用你就可以獲得一輛電動車+一塊燃油車牌了。
用車成本
如果你認為微型車只是省了指標錢,恐怕甜頭才剛剛開始。正所謂“買車容易養車難”,不少人為了面子也好為了所謂的一步到位也罷強行上貴價車,最后卻在養車成本大戰中敗下陣來。
因此買車之前還是需要好好琢磨一下養車成本,而微型電動車在這方面也是妥妥的“版本強勢”。
首先是相比于油費較低的電費支出,以歐拉R1為例——百公里耗電量為10.2kWh,按照居民用電費用0.6元/度、公共充電樁1.5元/度來算的話,每10000公里的費用為636元(全部為居民用電);1590元(全部為公共充電樁用電);1113元(一半居民用電一半公共充電樁)。
作為對比,一臺百公里油耗為6.5L的燃油車(油號為92號汽油,油價為7元/L),其10000公里費用為4550元,起碼節省了三分之二。
另外在保養方面,電動車沒有發動機、變速箱,只需要更換制動液、電池組、電機冷卻液等,無論是保養項目還是保養費用都要比傳統燃油車省一大截。
為了更直觀地兩者的差距,此前皆電老編黃瓜師傅曾經實地考察,整理出宋、宋DM、宋EV三款車型的費用對比,純電動的宋EV完勝!
以行駛5萬公里為例,燃油版的宋需要3243元的保養費用,相比之下宋EV只需870元+冷卻液(含工時費約為500元),總共才1400元不到,比燃油版省一半以上。
實際操作中,電動車惟一的缺點,大概就是不能去小作坊隨意操作,而是最好到4S店進行保養,因為一般修理廠的設備可能達不到檢測該車型電池性能,高壓電、控制模塊的條件。此外,齒輪油的選用也不是普通手動擋變速箱、LSD油這么簡單。
“別顧著光喝,吃點小菜吧親。”
不少人認為我喝多了在尬吹微型電動車,其實不然,小編也很清楚微型電動車還是有不少天然劣勢的,在各位掏腰包之前希望大家好好考慮清楚:
續航
由于微型電動車本來的定位就是室內通勤的小尺寸車型,因此盲目上大容量電池顯然是不合理的,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微型電動車,續航基本上在200-300km這個區間,想要來點難度系數稍大的跨市通勤,顯然是不現實的。
另外不少微型電動車車型只有普通的交流慢充,基本上不能快速補能,即使你想通過中途充電來擴大活動半徑也不太現實,說白了就是“買菜車”的續航。
高速安全性
不少人認為越大的車越安全,雖然這樣的結論略為武斷但是也不是完全道理,就以咱們今天聊的微型電動車,由于體積、尺寸的限制,其車身吸能區通常很短,車艙空間也較小,這就導致了車輛在發生碰撞后乘員的生存空間的狹窄,同時乘員軀體承受單位的壓強也更高。
另外整備質量較輕的因素也更容易導致發生碰撞后車身位移,進而造成乘員的二次碰撞和傷害。
再加上微型電動車的中后段加速能力較弱,百公里加速基本上在10秒開外;以及最高時速不高(歐拉R1最高時速102km/h,寶駿E200為100km/h),導致其在高速上的避險能力較差,如果亂上快車道還容易被追尾。
總的來說,微型電動車確實是優缺點明顯的存在,從車價到指標再到后期的用車成本都是“省出極致”的存在,但畢竟是“一分錢一分貨”,其續航表現跟高速能力就不那么的盡人意了。
因此即使是疫情當前,買車也是要考慮,對于急著買車的消費者來說,也許等疫情控制住之后,在進行了多輪對比的情況下再下單也不遲,畢竟一時沖動付出去的不是幾千塊。
(圖/文/攝:皆電 梁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