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000都敢開!每月養車不過50元,這款車究竟是...
用車 發布于:2020-05-08 11:08:04
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讓每一個人都措手不及。由于病毒極強的傳染性,公共交通成為疫情防治的重點對象,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不少人都選擇了購置私家車出行,本文的主角L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L先生目前任職某知名互聯網公司運營總監,在溝通中了解到,他之前都是乘坐地鐵轉公交通勤,但現在考慮到私家車的密閉性和衛生安全,自駕出行更加放心,所以購置了一輛全新秦EV。
至于為什么是選擇全新秦EV?新車用起來順不順手?我們就來聽聽L先生的看法。
買車最優先考慮的是什么?L先生說必須是眼緣。
在前奧迪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的帶領下,比亞迪王朝系列開創了『Dragon Face』設計風格,通過中國元素的設計理念,俘獲了不少國內消費者的青睞。
作為王朝系列的開山續作,全新秦EV同樣生了一張龍顏,寬大的六邊形中網內排布著整齊的鍍鉻陣列,遠看猶如戰士的鎧甲,穩重同時又具備侵略性。在L先生眼里,正是這樣的中國風情懷吸引了他的眼球。
多邊形大中網的兩側,各有5顆晶瑩剔透的鉆石燈體,采用開眼角設計,L先生說它遠看神似龍眼,精致的結構十分有氣勢。
從側面看去,全新秦EV腰線從前車門一直貫穿至車尾,略向下俯沖,營造出運動氣質。車頂沒有采用秦Pro那樣的溜背式設計,體態更加偏向傳統的三廂車造型,整體比例十分協調。
下方,全新秦EV的四只“爪子”采用槍灰色多輻輪轂,標配了親民的佳通Comfort 228系列輪胎,尺寸為205/55 R17。
全新秦EV尾部并沒有采用貫穿式的尾燈,但是幾條橫向結構線豐富了車尾的層次感,L先生說這樣更加穩重。
向上升級的中國品牌,通過重塑外觀吸收了“高大上”的氣質。艾格賦予了全新秦EV既國際化又中國風的造型——車身簡單耐看的同時,又以『Dragon Face』營造出極高的辨識度,想必,這就是吸引L先生買單的一大主要原因。
用L先生的話概括內飾,那就是四個字『表里如一』,全新秦EV用上了比亞迪家族式的新T型內飾,整個中控臺相比上一代秦EV要更為簡潔——橫向的飾板將中控臺上下分層,具有和諧的階梯層次觀感,上方用了大面積的軟質材料包裹,整體的層次感和檔次感都提升了不少,這一點在同級車型中十分占優。
要說最好玩的,一定是中控臺上方配備的這塊10.1英寸的可旋轉懸浮中控大屏。中控屏內部集成了比亞迪DiLink 2.0智能網聯系統,交互相當流暢,L先生可以根據需求自行下載300多萬款APP使用,而且這套系統還搭載了科大訊飛智能語音識別模塊,支持包括語音喚醒、模糊語義識別等等。按照L先生的說法,體驗過這套中控系統之后,就覺得其它新能源品牌的車機有點“傻乎乎”的。
(旋轉屏)
駕駛艙中,三輻式方向盤采用平底設計,手感十分貼合,和它的運動氣質外觀十分也十分搭調。兩側集中駕駛輔助以及多媒體系統按鍵。
全新秦EV的電子擋桿以及按鍵布局與秦Pro EV相似,只是秦EV將P擋的按鍵集成到電子擋把上,然后將AUTO HOLD功能的開關從中控屏內移至電子手剎下方。布局簡潔,操作方便。
再看看內飾的其他部分,因為有了大屏幕,諸如空調、媒體都取消了實體按鍵,而與駕駛相關的按鍵都布置在電子檔把周圍,右上角那個方便副駕駛操作的音量旋鈕也得以保留,這點還是很貼心的。常用功能都能通過實體鍵進行便捷操作,復雜功能就用中控屏來控制,L先生說道。
全新秦EV的尺寸為4675/1770/1500mm,軸距為2670mm,前后排空間在同級車型中也很占優勢,L對這樣空間表現也很滿意。
要說電動車好不好開,L先生用一句話就能概括,只要懂得控制電門深淺,就能非常容易地駕馭一輛純電車。
從原理上來說,電動車沒有燃油車上的發動機與傳動結構,動力直接來自電機,結構簡單直接,響應迅速且靈敏;從L先生的感受來說,電動車沒有傳統燃油車等待發動機轉速攀升再發力的過程,城市路況下超車也不會拖泥帶水。
與此同時,電動車還會為用戶提供多種動力模式、轉向助力以及動能回收。就如秦EV,動力模式可提供『ECO』、『SPORT』、『雪地』三種選擇,轉向助力分為『運動模式』和『舒適模式』兩種,動能回收有『普通』、『較大』兩檔。一共有3x2x2=14種不同的駕駛體驗,可玩性極高。
就L先生的經驗而言,如果有時趕時間要開快車,那『運動模式』配合SPORT檔動力,更有人車合一的感覺;如果平時上下班佛系開車,『舒適模式』配合ECO檔更加舒服。但無論哪一種,在低轉速起步時,爆發式的扭矩輸出都遠勝于同級燃油車。
據了解,秦EV的底盤調校出自前奔馳S級底盤調校專家漢斯·柯克之手,在保證舒適性的同時擁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得益于電動車的電池擺放,保持低重心的同時,秦EV整個懸掛調校偏家用舒適,在市郊過減速帶或者是細碎的坑洼路面時,這套懸掛能過濾掉大部分振感,L先生表示,坐著里面賊舒服。
除了好開、好看,還有什么能吸引消費者下單電動車?L先生的答案是夠省,不僅是省錢還是省心。
可能有很多人覺得,電動車充電特別麻煩,其實這是一個認知偏差,持這個觀點的人基本都沒有長時間使用過電動車。事實上,大部分購電動車的潛在消費者,在考慮購車之前都會考慮車位充電的問題,就比如L先生,在自己的私家車位安裝一根充電樁,下班回家就能給車充電,早上插頭一拔就可以出門,操作簡單又方便。考慮到大部分人每日通勤的距離不超過40公里,一周一次的充電頻率對大部分車型來說都夠了。
其次,即使你家中沒有安裝充電樁或者是臨時出門來不及充電,也可以通過APP搜尋附近的第三方充電站,雖然會比家用充電樁的費用稍高一點,但是相較于油費來說,那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
秦EV支持50kW快充,從30%充至80%只需要30分鐘,我們來看看第三方快充星星充電的費用:
L先生給大家簡單算一筆賬:燃油車假設綜合油耗8L/百公里,按照現在的5.5元/L的油價算,每百公里的成本約44元,另一邊,全新秦EV的綜合電耗12.9kWh/百公里,就算它用第三方快充樁,算它電費1.3元/kWh,每百公里的成本僅為16.77元,連燃油車的一半都不到,更別說用家用電樁的波谷電價(0.3元/kWh)充電了。總得來說,電動車只要你開得越多,反而越省。
通過秦EV,L先生初嘗電動車,發覺電動車相較于燃油車,優勢在于更好開、開起來更有趣、功能更智能且后期花費更少。當然,純電車也有短板,它更加依賴于當地的純電環境。但如果你有條件安裝家用充電樁,并且80%以上的時間都是在市內通勤,那么秦EV或其它純電車型,絕對是你的最佳選擇。
(圖/文/攝:皆電 零又加)
(圖/文/攝:皆電 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