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榜|試駕18款寶馬530Le:別充電,當汽油車開就好
打榜 發布于:2018-08-11 00:02:41
上世紀70年代初,寶馬為了與奔馳W114系列抗衡,委托了意大利博通(Bertone)為其打造一款新車。
寶馬2200ti Garmisch便應運而生。1972年,2200ti的量產車型,第一代寶馬5系(E12)正式在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亮相。
而到了90年代初,第一批寶馬5系(三代 E34)正式從天津港進入到國內,國人開始認知寶馬和奔馳一樣,也是一個豪華品牌。
時至今日,寶馬5系依然是國內一線豪車市場的中堅力量。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寶馬5系累計銷量已經突破6萬2千輛,就像你看SUV一定少不了漢蘭達一樣,選豪車,寶馬5系就一定在你的購物車里面。
至于為什么來要拿530Le來打榜,可能有下面幾個原因:
1.在上海、廣州這些限牌城市,530Le可以直接上綠牌。
2.2018款530Le性價比高,官方指導價比2017款直接降了20萬。新款價格基本和530Li持平,再加上530Le還享受補貼、免購置稅等等。
3.我們是皆電[/沒轍]
——寶馬530Le配置簡述——
車型尺寸/車型定位:5087*1868*1500,中大型車
動力:2.0T汽油機+電動機,系統綜合功率185kW(251ps),綜合扭矩420Nm
實測純電續航里程:39km
實測充電時間:4h
—— 駕駛質感 ——
「 拒絕油膩 」
“一臺寶馬5系,我說它不好開,你會相信嗎?”
“不會。”
在試這臺530Le之前,其實我是拒絕的,畢竟一臺5米車長、3米軸距的“父輩級”豪華車我真是提不起任何駕駛欲望,要是我有50萬,估計就拿去買第11代STi了。
但直到我被逼扣好安全帶、把駕駛模式調到SPORT并深踩一腳油門之后…
絲毫感受不到這車身尺寸以及2噸+車重帶來的油膩感。
「 西裝&暴徒 」
530Le具備四種駕駛模式、三種混合動力工作模式。絕大多數情況下選擇Comfort+Auto eDrive即可。在該模式下系統會根據油門深度、電池電量、坡度等信息自動匹配電動機/發動機/后懸掛的工作狀態。
其他混動模式:
Max eDrive:最大化的純電行駛,只要不猛踩油門/時速低于120km/h都可以不啟動發動機,該模式最適合市區路況。
Battery Control:可設置動力電池SOC最低電量,低于此值發動機會給電池充電,該模式可以把電存起來以便市區使用。
此時你大可以穿著一套西裝,聽著那Bowers&Wilkins播出來的JAZZ樂,不緊不慢地游走在珠江邊。
但只要你按下檔把左邊的SPORT按鈕,油門響應變得極其靈敏(甚至有些神經質)、變速箱降擋更積極,底盤后空氣懸掛也明顯比Comfort硬朗不少。
切線超車、高速攻彎,530Le都顯得得心應手。420Nm的扭矩輸出讓你感受不到那多出來的117kg電池重量,急加速甚至比Li更凌厲。
SPORT模式測試加速,7.04s完成0-100km/h。
100-0km/h制動距離33.08m。制動過程中安全帶作出主動收緊。
「 第三代eDrive 」
530Le引擎倉內安裝的是第三代eDrive系統,由一臺2.0T發動機和一臺電動機共同為車輛提供動力。
綜合251ps馬力+420Nm扭矩,賬面扭矩上比530Li好(530Li:252ps+350Nm)。
在行駛過程中,你很難感受到發動機在什么時候啟動,即使在電池完全饋電的情況下,汽油機與電動機的銜接依然相當平順。
— — 舒適性 — —
「 無槽點 」
說到舒適性不能不提底盤,前雙叉臂+后多連桿這些必然是5系的標配了,沒什么好說的。
但有意思的是,530Le后橋標配了空氣懸掛,雖然TA不能像HellaFlush街車那樣手動升降,但在不同的駕駛模式、載重情況下能自動調節阻尼軟硬。
高速過彎TA能給外側輪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而碾過碎石路段又能提供很好的濾振效果。另外,可能是前懸掛使用傳統避震器的緣故,在行駛過程中依然能感受到路況的細微變化,可能這就是寶馬標稱的“駕駛樂趣”吧?
無論是濾振還是NVH,530Le都沒有任何槽點。
—— 油耗 ——
先來說一下我們是怎么測油耗/純電續航的:
純電續航:Eco pro+Max eDrive模式
饋電油耗:Comfort+Auto eDrive模式
混動油耗:Comfort+Auto eDrive模式
三個續航測試均控制在20℃空調,風量2檔。考慮到市區交通經常擁堵,我們也把平均速度壓制在40km/h以下。
純電模式下,530Le的續航里程不足40km,和官方宣稱的60km相距甚遠。有意思的是,充滿電啟動車輛表顯能達58km,但只要把空調打開,續航里程馬上掉至41km。
說實話,續航30+km上下班代步都不夠,X1 PHEV表現明顯更好。
饋電狀態油耗8.8L/100km,而混動油耗(電池續航剩余一半里程開始測)則為8.2L/100km。
至于為何兩種狀態下油耗差距不大,筆者估計有下面2個原因:
1.530Le動力電池不會完全饋電,表顯剩余里程為“0”的時候電機依然可以輔助發動機輸出動力。
2.530Le本身純電續航里程不長,所以很快就進入了饋電油耗狀態。
說說充電,530Le搭載了容量為13kWh的電池組,容量密度111Wh/kg,支持最大3.7kW的充電功率,實測充滿電需要4小時。
4小時的充電換來40km不到的續航,一點也不劃算。
另外在試駕體驗中,我們發現530Le使用內燃機充電的效率要比X1 PHEV高不少。市區路況下我們選擇Battery Control模式(電池70%電量),開20km能充進10km的續航電量(表顯0續航開始充)。
換作X1 PHEV,1km都可能沒有...
——配置——
「 選裝狂魔 」
530Le整體內飾用料向530Li頂配看齊,例如中控臺、車門都用上了木紋飾板+Nappa真皮進行包裹。
嚴謹的裝配工藝和高級用料讓人愛不釋手。
座位加熱、雙區空調在這個級別的車上可以說是標配了,但四區恒溫空調/座椅通風卻是選裝配置。
—四區恒溫空調(含座椅加熱):5200
—前排座椅通風:6600
—后排座椅通風:6200
—前排舒適型座椅+電動調節:9800
—前排座椅電動腰撐:2200
Bowers&Wilkins環繞音響,不好意思,也要加錢選配。
—Harman/Kardon高端音響系統(含無線充電、WiFi流量包):10000
—Bowers&Wilkins鉆石環繞音響系統:36000
手勢控制音量、切換歌曲
全車360度投影
這套娛樂系統還支持手勢觸控,調音量,切換歌什么的,雖然識別率相當低相當難用,而且用起來也很傻(方向盤不是直接可以按么...屏幕不是直接可以觸么...)但加裝多謝2500元。
前排坐椅背后那套雙10.2英寸屏幕也挺高級的,可惜筆者實在摸索不出TA怎么使用…
—后排專業級娛樂系統(雙10.2英寸顯示屏):28300
至于空間方面,530Le基本和Li沒太大區別,因為電池位于后排座椅下方壓根不占地方。
最后想吐糟一下,因為賣得太火,現在530Le并不按照官方指導價銷售,都需要加裝選裝包,選裝包包括ZS1、ZS2。
ZS1:升級自動大燈、后排7英寸的三星觸控屏、升級前排座椅(腰部支撐、電動腿托、肩部支撐電動調節)等等。
ZS2:升級四區空調、全彩平視顯示系統、后排智能觸控系統等等。
加裝選裝包之后售價基本在官方指導價上+2.7萬左右。
部分配置演示:
電動腿托
遙控可以實時顯示剩余續航里程(油/電)
后排中央扶手箱有個三星平板、可以操控車內娛樂設施、燈光等等,實測不好用(顯示WiFi經常斷,連不上車輛)
自動遮陽簾
——打榜總分——
530Le打榜綜合評分:62分。
因為綜合油耗以及純電續航相當不給力,所以得分比X1 PHEV甚至比比亞迪唐DM都要低。如果是我,那買回來直接不充電當汽油車開算了(還賺了個指標hh)...
但問題來了,得分低就不是一臺好車嗎?絕對不是,畢竟無論從駕乘質感、配置還是空間來考量,530Le都比市面上絕大部分PHEV車優秀。
然而,買寶馬5系的人還會在意油耗和純電續航?我猜不會~
(圖/文/攝:皆電 黃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