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榜| 試了凱美瑞混動,讓我明白廣東人為什么偏愛日本車
打榜 發布于:2018-07-20 09:43:04
前幾日,友媒一篇“廣東人為何偏愛日本車”頗受歡迎。的確,在廣東開日系車絕對稱得上是“政治正確”。面對此文,除了肌肉記憶般的不忘妖魔化某德系品牌之外,其他觀點我還是非常認可的。
總結一下有這么幾個原因:先入為主、小毛病少、實惠耐用,尤其是接觸了幾天凱美瑞混動之后,我估計得拿個迄今為止打榜的最高得分了。
為什么一上來就難掩對第八代凱美瑞贊美之情?事實上只要你開過新老凱美瑞就會馬上冒出來一句:老款,那是啥?迥然不同的風格下帶來的居然是駕乘感受的全面提升,如果我去年買了老款凱美瑞,怕是會立刻哭暈過去。
TNGA,了不起。
3天,上下班、測試,兩百多公里開下來,就剩兩個印象:
首先,沒什么讓我特別不爽的地方。
其次,省,是真的省,那我開始跑分了。
凱美瑞混動版裝備了改良后的2.5L自然吸氣發動機,熱效率達到了驚人的41%。最大功率179馬力/峰值扭矩220N·m,看賬面倒是與僅與1.5L渦輪增壓發動機相當;但是搭配上最大功率120馬力,峰值扭矩202N·m的電動機之后,也能突破到218馬力。
豐田這套混動系統已經高度成熟,成熟到如果你是一名普通駕駛者的話并不會感知它的存在,它只會盡可能的將發動機維持在經濟區間:這起步蠕行就多用電機、見縫插針回收電能。雖然混動車的純電續航沒有太大意義,它依然能夠支撐的起2~3km的純電續駛里程,無論它怎么折騰,整個過程都極為靜謐,不會有多余的雜音來刺激你。
若不是用心去感受,全新凱美瑞混動系統在發動機介入的那一刻也是輕微到可以忽略過去。雖然相比于普通版的凱美瑞,體重增加了85kg,但是在電機的協助出力之下,整車的駕駛輕快感是完全沒有影響的。要說唯一與普通版的不同,那便是懸架稍稍偏向舒適一些,或許是因為電池改變了配重和重心而產生的細微變化吧。
轉向手感則完全一致,均勻、細膩,不過分強調電子感的輕盈,保留了些許穩重,不虛不實,不緩不急,反正就是恰到好處吧,我相信無論是什么風格的駕駛員,全新凱美瑞都會迅速建立起人車彼此間的信心。轉向隨速增益這個比例極為細微,但是又能夠真切感受得到,全速度都保持了相似的手感,太舒服了,如果你開過上一代凱美瑞的話,這種沖擊感尤甚。
轉向手感是滿意了,車身對于顛簸的控制也極為“平均”,積極化解而又保留韌勁,細碎振動不多但又舒適性尚可,面對著儀表當中的能量流,不知不覺你就會鍛煉出一副“黃金右腳”來適應最佳的省油策略,佛性到底之余想爽一把的底氣卻又依然健在,好一個究極進化的買菜車。絕對是開得了斗氣車,也進得了菜市場的模范代表。
嗶嗶的有點多了,性能分數先拿出來看看。
得分怎么打的?附上評分標準傳送門
逐一來說我是怎么測的:
油耗部分依然是空調打開到25℃,天氣太熱,風量為2檔。
我使用的是普通模式,駕駛方式為我的日常通勤風格。由于取車時間耽擱了,已經是正午,肚子餓的頂不住,第一段測試里程非常短,但是也需要記錄在案,第一段平均油耗為表顯。
可見凱美瑞混動一上來就展示自身的實力,就算是20km的市區通勤距離,綜合油耗也能控制在4.9L/100km。
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凱美瑞的當前里程平均速度在熄火后是會清零的,所以我在第二段測試始終都未曾熄火,中間包含了拍攝、休息時間,測試條件更為苛刻。
第一段54m+第二段4h18m的著火時間,150.4km的行程,包含一個小時左右的怠速;既有前往海鷗島的南沙港高速、又有海鷗島環路的勻速、還有越秀區的蠕行,總共耗油量6.36L,沒什么能比這更有說服力了,了不起。
普通模式相比經濟模式來說,發動機介入更為積極,油門還是做好了隨時輸出大扭矩的準備的,相反經濟模式就是油門更加遲鈍一些,盡可能的使用純電模式來應對低速的啟停和均勻的加速,就算你稍稍踩深一些,發動機轉速也會均勻、緩慢的提升而不是時刻準備著戰斗。
依我來看,市區開的話經濟模式絕對足夠,甚至更靜謐、舒適一些,當你需要在城郊快速路巡航(7、80km/h的速度),超車就顯得不夠輕快了,所以如果需要上快速路、高速,我建議還是使用普通模式來的更輕松、更爽快。
作為混動車型,是否會因為節約能耗而限制性能的發揮,也是我們關心的問題。
就實測硬核指標來說,凱美瑞混動覺得算得上是第一梯隊了,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
至于為什么只拿到了一般的分數,是因為皆電評測標準比較嚴格,為未來數年技術的進步預留了提前量而已。
它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你的駕駛習慣,即便是遇到關鍵時刻,也絕對不會掉鏈子。
對于全新凱美瑞混動的主觀舒適性判定,我是毫不吝嗇的給出了29分的高分,并不是說它完美,而是因為它絕對是領先的。
它不會留給你過多的念想,只是一上車就會覺得哪哪都是恰到好處,沒什么膈應的地方。
最好的技術就是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就算是從來都不知道新能源車為何物的新手,也能無縫對接這臺凱美瑞混動,TNGA架構下的凱美瑞一改往日的代步氣息,就像是顧家的家庭煮夫也愛上了健身那般強大。
凱美瑞整車NVH控制上佳,沒有雷凌雙擎那些擾人的電流聲和發動機強制充電時的驚天振動,一切都顯得平靜而美好,這才是我心中的混動車該有的樣子嘛。
儲物空間是一個不落,隨手方向丟東西都是極為順手,唯一的遺憾就是手機墊上不支持無線充電。
作為混動旗艦版,后排支持電動調節,代價就是犧牲了后排座椅放倒,如果你有搬運狹長物體的需求,那選購混動低配版就可以了。
后排乘坐舒適性是亮點,唯一的缺點依然是中央排氣管隆起較高,這無法避免。
凱美瑞混動基本上囊括了你所知悉的所有主被動安全配置,那到底是哪些方面失了分呢?
各部位的氣囊氣簾無一缺席、更有主動剎車、并線輔助等主動安全配置加持。
舒適與科技配置上被無線充電和中控屏幕拖了后腿,被我各自扣去一分。
扣分的理由是這塊中控屏首先可視面積太小,其次是UI還是太過古董土味,操作起來也不甚順手,依然很豐田。
所幸最為常用的抬頭顯示、座椅加熱、通風、腰部調節、座椅記憶、全景攝像頭甚至是后排電動遮陽/手動簾均有配備。
由于凱美瑞混動在自身混動系統的領導性地位,加之關鍵性配置也沒有丟了太多分,二十多萬的售價我認為完全值回票價。
處于綜合產品力的考量,我第一次在綜合性價比上給出了3分的成績。
對于豐田來說,是不需要列舉品牌覆蓋廣度和深度的,僅4S店就基本覆蓋到了全國大多數地級市。
至于二級經銷商和合作維修廠那就覆蓋全國了,小毛病的話基本是個修理都能搞來件幫你處理一下。
使用成本更是送分題,豐田是唯一一個能夠做到4S店保養費用和自己找地方弄相差無幾的合資品牌。
以我同事的上一代2.0凱美瑞為例,一次小保養費用還不到400元,保養間隔為10000公里,根本就沒什么要操心的。
凱美瑞雙擎版本保養項目、費用其實是與普通版完全一致的,電池不需要額外的護理成本,并且包含在8年20萬公里的質保區間內,算是覆蓋了整車生命周期。
另外,豐田這兩個字本身也是品質、耐用的代名詞,鮮有品質大新聞問世。
綜上,在售后環節的兩個評分環節,我認為給出個10分的滿分是實至名歸的。
凱美瑞混動,的確實在節能、易用性、性價比方面,做到了高效、統一。
全文至此,肯定有人會說為何大多盡是贊美之詞,想想也是,我就從使用角度找幾個不足吧。
1、售價:顯然23.98萬以及27.98萬的售價絕對算不得便宜。
不過我前文也說了,凱美瑞混動的綜合產品力是值回票價的,雖說如此,缺點也是一丁點優惠都沒有的,如果你在廣東買這輛車,甚至還需要加價。
即便如此,新凱美瑞也在6月份斬獲了13098臺的銷量。其中雙擎占比1819臺,還是挺可觀的。
2、做工:門把手、氛圍燈開孔等部分細節仍舊缺乏儀式感。
這塊兒稍稍有點吹毛求疵的感覺,不過我認為既然奔著30萬去了,那儀式感還是需要一點的吧。
門把手鍍鉻與車門未做到全平,逼死強迫癥,副駕氛圍燈開孔同理,間隙不均勻,顯得掉價一些,完全有更好的包邊處理辦法。
車內凸顯高級觀感的用料不多,但也不顯寒蟬,如需不過不失,豐田Style。
3、后排座椅發熱,前排座椅通風效果一般且聲音較大
先說前排座椅通風吧,1,2檔沒感覺,3檔會涼快點兒但是噪音有點偏大。
后排座椅總是感覺有點微微發熱的感覺,可能是電池散熱造成的,不過不算嚴重,不過分講究的人也大多不會發現。
凱美瑞混動,一臺完全沒有上手成本但是節能效率逆天的混動車。
物有所值的售價、舒心不操心的用車體驗,我給出了72分的分數,這也是目前打榜系列得出的最高分了。
(圖/文/攝:皆電 黃嘉威 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