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榜 | 舊貌換新顏?測試比亞迪宋DM
打榜 發布于:2018-12-26 09:32:36
自從比亞迪在宋MAX車型上首次“試水”新家族臉譜設計之后
“Dragon Face”這一家族特征就陸續在其它車系中得到運用
不論是MPV還是SUV乃至轎車都能很好的套用。
不得不說,新家族臉譜使得比亞迪的顏值相比其它自主品牌要高出不少
前奧迪設計師“艾格”的能力高下立判。
當然,顏值的提升不止提升了比亞迪的銷量,也給比亞迪重新建立了口碑
馬路上比亞迪車型的可見度可是越來越高了。
在推出全新一代唐之后,宋也緊隨其后推出了中期大改款車型
不過廠家更愿意稱這次為換代車型
這次我們拿到了宋DM的試駕車,打榜肯定是少不了。
實際上除了外觀和內飾作出了徹底的變化之外
底盤和動力仍是基于比亞迪MEA中型底盤平臺打造
動力系統主要是換上了第三代DM技術,但主要參數基本沒變。
和唐一樣,宋也是推出汽油版、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版三種動力
三種車型主要區別在于前格柵的造型上
燃油版為單輻橫條波浪式,宋DM為雙輻橫條式,EV版則是網格狀設計。
新款車型的前臉極具辨識度,龍嘴格柵、龍須線條和龍眼大燈等元素頗具神韻
燈光的運用上,宋DM也是采用了全LED,不管是前大燈、車內照明還是貫穿式尾燈,都采用了LED光源。
相比前臉較徹底的變化,宋DM的側面變化不多
車頂線條和側面腰線和老款完全相同,不過新的輪圈款式要更加硬朗。
同樣尾部的新造型也是相當沉悶,貫穿式的尾燈平直規整,設計感并不強。
內飾變化同樣較大,不過整體造型和大哥唐相仿,一塊12.8英寸的屏幕居中設置
中控的設計還是有層次感的,線條并不復雜較為簡潔
用料有所提升,不過配色上就顯得有點單調了
幾乎全黑的中控配色略顯壓抑
頂配車型配備的是12.8英寸的可旋轉懸浮屏幕,系統功能強大
諸如車輛設置、導航、社交、娛樂等等一應俱全,基本就是相當于一臺固定的平板電腦了
不過高度的集成也給實用性帶來了一些折扣,空調設置需要在屏幕上操作,并不利于開車過程中的盲操作。
高配車型配備了360度全景影像,畫面清晰并且接合處還原度高
除了全景影像外,全車還有3個攝像頭,包括行車記錄儀、車內攝像頭和車道偏離預警攝像頭,配置給力。
當然安全配置也不含糊,頂配車型配備了8安全氣囊、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以及車身電子穩定系統等主被動安全配置。
新款宋DM發動機還是采用1.5T發動機搭配6擋雙離合變速箱
前/后電機和老款一樣,最大功率都是110kW,最大扭矩250N·m
動力系統的綜合功率為333kW,綜合扭矩為740N·m
傳動方面依然是電動的全時四驅的驅動方式。
這些都是沒有變化的部分,而改進之處在于增加了一個BSG電機
這個啟動、發電一體機可以幫助發動機快速啟停,提升發動機動力介入的平順性。
電池方面繼續采用三元鋰電池,不過官方并沒有公布宋DM的電池容量
從新老車型的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同為80km來看,應該是沒有變化的。
宋DM支持多種工作模式,包括EV純電驅動、HEV混動模式,每種工作模式配合ECO和SPORT模式調節,總共四種駕駛模式
EV模式下進入電四驅,前后軸分別由電機驅動,開起來的感覺自然是和普通的純電動車一樣
這種模式下起步和行駛都是悄無聲息的,車內不會有噪音或者振動,車輛的靜謐性相當出色
得益于電動機的工作特性,起步基本上是遠拋一眾汽油車
純電狀態下ECO和SPORT模式給人的區別并不大,較為接近
純電模式的動力不是宋DM擔憂的選項,畢竟光靠前后電機已經有500N·m的扭矩輸出,只要你需要推背感隨踩隨有。
HEV混動模式+SPORT模式是宋DM的最強動力模式,發動機和電機同時輸出動力,最大扭矩可達740N·m
這個模式下全力踩下油門帶來的加速感多少還是會讓你心里沒底的,畢竟4.9秒就可以破百
混動狀態下ECO和SPORT模式區別還是比較大的,SPORT模式發動機轉速會保持在高轉速下,隨時以最快時間爆發出最大扭矩
能量回收模式方面,宋DM提供了兩級可調,車輛減速時輪端能量由驅動電機回收,發動機端的能量由BSG電機回收,這一點和其它混動車型的能量回收是有所區別的。
新款宋DM在底盤方面跟老款基本相同,動力配置也是大同小異,所以整體的駕乘感受不會有明顯區別。
不過新款宋DM懸掛用料上有所升級,后懸掛連桿采用了鋁質材質,不過由于電池增加重量的原因,減少的簧下質量并不會帶來太多操控上的提升
轉向力度的設定會比較輕,指向性一般,偏向舒適輕松的駕駛風格,轉向回饋力也比較小。
總體來看除了加速能讓我留下印象之外,操控駕乘相比老款提升并不大,接下來看看它打榜的具體表現吧。
先來看看在性能部分宋DM的表現,這部分總得分為20分,得分算不上高。
其中混動油耗這項20分分值項目僅得到2分,混動模式下的高油耗是它得分率較低的原因。
純電續航方面,66公里純電續航表現按照我們的評分標準只能獲得4分
充電速率方面,宋DM并不支持快充,慢充從低電量充滿往往需要耗時4小時以上,實用性打了折扣。
混動油耗和純電續航的得分雖然不高,但是百公里加速和制動這兩項得分不錯
最強模式下0-100km/h只需4.86秒,制動成績也相當出色39.47米。
宋DM工信部純電續航里程為80公里,不過實際充滿電時儀表顯示的純電續航里程僅為67公里,這是因為在電池電量剩余15%時宋DM就會自動進入混動模式,如果強制進入EV模式,繼續使用剩余的15%電量,那么純電行駛80公里還是可以的,當然這樣的后果是影響電池的壽命。
對比唐DM和秦Pro DM它們在剩余電量15%時就已經能達到純電續航80公里的表現,相比之下宋DM剩余電量15%時僅能行駛66公里,表現并沒有驚喜。
饋電油耗是大家所關心的,由于宋DM采用的是全時電四驅,所以當電量低時需要發動機不斷給電池充電驅動后軸電機,這樣持續的充電就會使得整車油耗變高。并且電池的增加使得整車的重量變重,從而進一步推高了饋電時的油耗。
從續航實測和饋電油耗實測結果來看,純電行駛的宋DM還是比較經濟的,當電量消耗完之后整體的油耗就變得相當高了。因此如果你家里有充電樁或者具備充電條件,那么建議你盡量將車充滿電來行駛,這樣會降低用車成本。
電量充足的情況下,采用HEV+SPORT模式,發動機從一開始就介入工作
車輛沒有彈射起步功能,發動機轉速無法拉升。
全力起步時車頭有較為明顯的抬頭,推背感十足,同時起步瞬間輪胎會有短暫的打滑。
中前段加速非常猛烈,后段雖然推背感稍有減弱,但依舊能清晰感受到,加速g值保持不錯。最后測得的成績為4.86秒,4.9S的尾標還是名副其實的。
不過當電量較低或者EV模式時,加速能力就會差一點,這時的百公里加速會在7-8秒之間,不過也比大多數同級車好上不少了。
全力制動時,前懸掛的壓縮非常明顯,這也與懸掛偏軟的調校有些關系。車身姿態比較夸張。制動時車內人員能夠感受較為明顯的身體前傾。
在全力制動的情況下,g值有一定的波動但不算夸張,整個過程較為平穩。39.47米的成績可圈可點,在這一級別的SUV中算是不錯的表現。
前后大電機加上1.5T發動機,使得宋DM開起來是順心順手
加入BSG電機后發動機動力的介入會非常平順
如果不看儀表提示的動力輸出示意還真不容易察覺發動機的介入
不過由于電機回收動能的原因,制動時前段會比較軟,并不那么線性。
另外比亞迪將所有功能幾乎都集中在中控大屏上,有些功能需要進入二級菜單并不那么方便,因此平順/上手這方面合共扣了4分。
噪音表現也有一定的提升,中低速情況下并沒有太突出的噪音,這也是得益于電池布置在車身底部中央的原因,平整的車底并沒有多大的風噪。當車速提升到100km/h這時候風噪會比較的大,胎噪也會更為明顯一點,不過總體還是比較不錯的,僅扣1分。
空間方面宋DM表現也比較好,前排調整到合適位置,身高175cm的體驗者頭部還有一拳的空間。后排腿部空間則有兩拳以上,頭部空間依舊還有一拳。
后排地板并非全平,不過凸起的高度并不高,對后排中央乘客乘坐的舒適性影響不大。
后備廂空間表現方面,相比燃油版宋DM的后備廂地板高度會高出一點,但好在蓋板下依舊是可以利用的空間。
宋DM在配置上也并沒有令人失望,入門版就配備了全LED大燈、雙區自動恒溫空調、皮質座椅、10.1英寸自適應旋轉懸浮屏幕、遙控駕駛、伊頓全自動機械差速鎖以及全時電四驅。并且在主被動安全配置方面并沒有減配,像車身電子輔助安全系統、胎壓監測、前排側氣囊等等,安全配置方面能拿到滿分。
中配車型則配備了全景天窗和側氣簾、主駕駛8向電動調節等等;頂配車型主動安全配置則要更加豐富,增加了車道偏離預警,舒適性配置增加了前排座椅通風/加熱功能,并且音響系統也有所優化,增加到了9揚聲器。由于頂配車型也沒有配備主動剎車功能,因此科技配置扣去了1分。
另外時下流行的手機無線充電功能并沒有配備,這部分也扣了1分。
綜合性價比方面,由于只支持慢充充電,充滿需要耗時4小時左右,而且饋電油耗比較的高,因此綜合性價比只能減去1分了。
隨著比亞迪銷量的上漲,經銷商網絡也覆蓋的越來越廣,在三四線城市也覆蓋了大量的二級經銷商。不過遇上維修還得去有維修能力的4S店,4S店覆蓋也比較多。
使用成本上,比亞迪的電池是8年或15萬公里質保,電芯則是終身保修,對于價值較大的電池這一塊基本可以放下心了。
對于插電混動車型的保養其實和普通燃油車相同,并不需要額外的維護,電池、電機部分大多數時候只需要檢查一下就可以,傳統的動力部分則正常保養即可,保養維修費用并不高。
從我們實測的續航來看,宋DM純電一般可以行駛66公里,可以滿足一天上下班的續航需求,如果自己擁有充電樁每天堅持充滿電行駛油耗還是比較低的。但如果你充電并不方便,那么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饋電油耗實在是太高了,高油耗有很多原因,車重、全時電四驅等等。
配置方面,入門車型基本也滿足使用需求,綜合產品力也足夠強,不過入門版車型的售價也并不便宜,17.69萬的起售價相信還是會讓不少人猶豫。(圖/文/攝:皆電 周建強)